相對傳統表現像真度高的畫, 現代藝術是很小眾的。
九零年代中後期,去法國巴黎,去了羅浮宮,再去龐比度現代藝術中心。
而我那時是美術學生,算是粗略學習了美術史。我也不太喜歡。
今天去看兩個小型現代視覺藝術展。
第1個展覽:
不同國家的。甚麼也有一些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:
2)中國:兩對牆亙動影像: 吹氣:拍攝大街的鏡頭移動。
3)非洲:裝置:街檔:已不值錢的貨幣,一疊疊一札札地展賣。
4)??:用有文字[無邊界]的黃膠貼拼出對話。
5)??:抽象的不規則曲線和圖形。
6)??:用修長的電子顯示器垂直顯示本來橫看的英文。
第2個展覽:
主題目的是紀錄會流逝消失沒落的建築/地方面貌。如果要簡單講甚麼是現代藝術,今天我的結論:
某人試圖「具體」表現他/她的
所見,所想/所想像/所感受/所批評嘲諷的/所迷戀的,
甚至其哲學。
而美感不是重點。
形式材料不限。
問題1:
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所謂現代美術作品。
即使歌曲﹑電影或文學作品,
評論者所推測理解和原本創作理念不一定相同。
問題3:
會有專魚目混珠扮藝術的人製造一些所謂現代美術作品。
問題4是,
生活繁忙的都市人如何有心思時間慢慢理解創作者腦內世界?
靠傳媒介紹吹捧某些吸引目光譁眾取寵的作品?
問題5是,
市民對藝術的欣賞能力/耐性/理解力。
常見現化很多地方的免費教育淪為國家的工具.
控制人民思想/製造工人的工具。
不一定是最好的.
(少數真先進國家北歐國家/私人學免例外)
小學至中學 限於資源,
一科名稱和內容也籠統含糊大雜燴:
美術勞作 -> 美術設計 -> 視覺藝術
很多時由不是修讀美術的教員兼任教這科,
或教育局另有目的的安排以及限制,
令很多人無得到應有能力水平和知識,
那也影響一個地方/城鎮/都市/民族/國家 的人的
美學觀念﹑
美感﹑
美術欣賞能力評論能力,
也會影響美術館和美學作品的市場!!
例如,
當一個地方很多廿多歲/卅歲成年女性
仍喜用 Hello Kitty / Snoopy 之類產品,
便是一種失敗教育政策的後果,
教育局真是要負責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你留言. 謝謝::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