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PTS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PTS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7-03-31

筆記SD3: 心のケア PTSD 應對法

筆記: (心のケア IV) 對心理創傷體驗危機事態 應對法
心理健康 Psychological💟
自己很想知道到底日本政府「文部科學省」那網頁*在說甚麼.

以下是試用網上翻譯工具再修訂一下得來的,作為個人學習筆記用,
不擔保正確程度.
(部份節錄精華濃縮)   請多多幫忙指正. 
 
原文 本來主要針對 災後 應如何幫兒童面對.
但基本原則有用可參考.

http://www.mext.go.jp/a_menu/shotou/clarinet/002/003/010/006.htm



第二章  照顧心理健康 IV. 對心理創傷體驗危機事態應對法

IV.1. 對心理創傷(trauma)經歷·危機事態的應對

本章是把第2章-2「對神經緊張狀態的應對」的各方法作為基本的應對法之後,
建議大家應該採納並實行之關懷照顧方法。

IV.1. 1) 🌟 必須「保障安全和放心」
照顧心理創傷體驗和由於危機事態有恐怖感和對神經緊張狀態的人
最優先的事是「保障安全和令當事人放心」。
首先必須確保當事人安全.

考慮照顧心理健康的危機管理,「安全和放心的保障」成為重點。

【確保環境的安全】確保生命安全的避難行動。
【確保身體的安全】身體性的負傷的津貼等醫療的援助。
【確保精神的放心】精神放心,是預防此後心理創傷反應和各種問題的重要援助行為。

 特別,為了確保精神上放心,變得需要如下面一樣的應對。

IV.1.1.1) 🌟安定的行為 和 照顧孩子

  孩子由察覺看大人們的恐慌和混亂的姿態,了解事態有多異常。因此,
大人鎮靜淡定的行為的事,和告訴孩子們壓力來源不是威脅的事, 可使孩子安心。
孩子,需要大人們的鼓勵和支持。

IV.1.1.2. 🌟傳達正確的信息

「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」,「不明白自己可以怎樣做」會令人產生恐慌。

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言詞用表達內容: 說明「發生了什麼事」「怎麼做才好」,
傳達給孩子:「因為大人保護著, 可以放心」。

 在海外的震災等的情況,不能理解當地語言新聞,不安感大增。

正確信息的掌握和傳達很重要。

IV.1.1.3. 🌟 了解當事人的不安感受
 
當事人有不安和恐怖等的感情時,
好好地聽當事人的說話,找出當事人的感受。

去接收去明白當事人的不安感受,
同時向當事人清楚地傳達 :  接收到明白到當事人的不安感受,
「是對異常狀況下的正常反應」, 使之放心。
 
IV.1.2) 🌟 減少生活環境精神壓力來源

震災和恐怖活動事件等的心理創傷體驗不僅是直接影響,
由於災害, 房屋,工作,穩定的日常生活的喪失等的生活環境精神壓力來源,
受災者的生活全般的健康度下降。

同時,因為外傷體驗 增加了 生活環境精神壓力來源,
PTSD心理創傷後遺症 和 精神緊張狀態障礙症 變得容易發病,

降低生活環境精神壓力來源,對於預防上有重大的意義。

同時,生活環境的恢復 與 放心的恢復 相連。

緊接「災」後,確保在「避難所」有提供免費食住等生命生活必須品,
此後的復興過程,工作和住所,對人關係的恢復甦等與心理的穩定 相連。

IV.1.3) 🌟 避開煙酒 和 嗜癖上癮性的 行為

受害者為逃避精神緊張狀態,
飲酒,吸煙,吃得過多,衝動性的購物等的嗜癖性行為會增加。
特別需要注意飲酒行為,有依賴酒精的情況。

IV.1.4) 🌟減低身心的精神緊張

精神緊張狀態反應,心理創傷反應,全都過活動的狀態有交感神經系。
因此,身心的精神緊張使之下降的事,是對恢復的重要的經過。

可是,在受害者裡,也有不想把心理關懷照顧作為必要,
不想接受心理輔導支援協助的心情。
如果身體的關懷照顧比較容易接受,
對心理關懷照顧有反抗感,
從身心的功能恢復,
鬆弛(relaxation)等的身體的關懷照顧 開始就好了。


IV.1.5) 🌟取回自我控制力 / 自主力

   經歷事件衝擊後,  自我控制力自我的應對能力受影響,
影響到本來沒有問題的日常生活的各種各樣的行為(變得不能)。

由於自我控制力的降低; 無力無能感 ﹑恐怖﹑不安﹑精神緊張等的
自我控制的事....

 當事人宜學習管理精神壓力,多去了解關於精神緊張狀態反應和處解方法,
鬆弛(relaxation)等的 自己照顧self care的技巧,使自己提高自我控制力的。

自我控制力下降的時候,在日常生活中,從自己能做的事開始,
逐漸自立的責任的行為,恢復自我控制力。

IV.1.6) 🌟注意抑壓自我和過度的自我否定性

有如果有 家族親人﹑重要的人﹑朋友﹑自己的家 等的喪失經歷,
無心情精神,過度的無力感和強烈的罪咎感。

誤信了喪親經歷是自己引起的,進行自傷行為的也有,
失去對將來的希望和活下去的自信的, 考慮自殺的也有。

這時候,請好好地聽當事人的說話,消除過度的自我否定性的思想,
約定不做左思右想想不開的事,需要周圍的人多留心多關懷的事當事人。

IV.1.7) 🌟構築穩定的人際關係

經歷心理創傷,失去對社會和人的信賴感,變成不信人。
迴避膩煩的人際關係,孤獨感變得強。
在房間裡自閉,家人一起不說話等發展為閉居的話,
對社會生活的適應逐漸變得困難。
 
以溫暖的心情 協助 受到心理創傷經歷的人 給援助, 使之不孤立,
表示明白接收到當事人的心情,須使之恢復對人的信賴關係。
 
在困難狀況下的互相幫助, 人的同情心,使之恢復孩子們失去了的信賴感。

IV.1.8) 🌟 重組人生/再整合人生

心理創傷經歷是不快的經歷,
有人會不想想起那事﹑不想表達心事等壓抑自己感受的情況。
可是,把感受收藏在心深處,只會持續心傷。

在能穩定心情的範圍,表現﹑表達該經歷和感受是重要的。
 
同時必須,把那事情再合併到自己的人生的「故事」中。
  
對於此,需要有很親切地了解和接收當事人感受 的人。

喪失了重要的人的悲傷不會消失.
不過,要知那個喪失經歷對對自己的人生來說是有意義的事,
能拿那個經驗作為精神能量 使人生繼續向前地活下去的心情,
可以說是心理健康關懷照顧的最終目標。

發現 人生的目標和希望,可給予超越現在困難狀況的力量。

同時與能信賴的人,或是有相類似同樣經歷的人一起互相支援,
還有,能拿 工作﹑愛好﹑玩樂﹑運動和各種各樣的活動,
將來生活的夢想﹑希望﹑目標﹑信念 作為支持。

(9) 🌟診斷 與 專業的關懷照顧醫治

根據 精神症狀﹑身體症狀,
PTSD清單「IES-R(修訂事情衝擊尺度)」等,
進行診斷,
為症狀強的受害者 實施重點的關懷照顧醫治。

有PTSD 心理創傷後遺症的症狀強的時候,
要早些需要接受專業的關懷照顧醫治。
   

(原本是在2009年3月翻譯放在自己雅虎網誌香港Beta版。
雅虎香港網誌關門前,搬去台灣隨意窩網誌。
2017年補誌於此,方便自己,方便家人。) 




筆記SD1:心のケアPTSD 心理創傷後壓力症侯群

心理健康: 自己很想知道 到底 日本政府「文部科學省」那網頁在說甚麼.
以下是試用網上翻譯工具再修訂一下得來的,
作為個人學習筆記, 不擔保100%正確. 請多多幫忙指正.
http://www.mext.go.jp/a_menu/shotou/clarinet/002/003/010/005.htm
自學筆記  (濃縮精華重點部份節錄) / 自我診斷

第二章 心理健康之照顧 ---
III. PTSD心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
III.1. 所謂 心理創傷  (Trauma)
 地震和戰爭受害﹑災害﹑事故﹑性的受害等等,
稱 帶來對當事人的生命和存在 強烈衝擊的事情 
為創傷性精神壓力來源,
稱那類體驗為創傷體驗。

創傷性精神壓力 來源,如下
1. 大自然災害
——地震·火災·火山的噴火·颱風·洪水等。
2. 社會的不安
——戰爭·糾紛·恐怖活動事件·暴動等。
3. 關乎生命危機的體驗
——暴力·事故·犯罪·性的受害等。
4. 體驗喪失
——家人親人的死; 朋友的死; 失去重要的東西(家/工作...)等。

由這些的創傷體驗 引起的精神上之轉變便是心理創傷反應。

很多創傷反應是一時性/流逝性,症狀很輕的人也多.
不過,
一部份被稱呼為PTSD
(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
心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/ 創傷後神經緊張障礙) 的精神上的後遺症發病。

即使是同樣的心理創傷性精神壓力來源,
接受方法和應對能力存在個人差別,
並不是遭遇了精神壓力來源的全部的人也產生相同的創傷反應。

 孩子,如果即使是非常危機性的狀況, 如果沒目擊事件,
及或被大人抱有放心感安心感,及或監護人安撫安慰行動,便難成為心理創傷。

    對孩子來說,虐待,犯罪,欺侮等,對人的信賴被損壞的事情,
是極為嚴重的事態,可給其後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影響。

 同時,為了生活環境精神壓力來源加入為創傷性精神壓力來源的話,
PTSD的發病的可能性很高,在預防和關懷照顧活動中,
同樣也需要關懷照顧關於生活環境精神壓力來源。
  
III.2. 創傷後的心理的反應

 由心理創傷體驗,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的反應。稱呼這些反應為心理創傷反應.
預防PTSD的事是重要的。心理創傷反應是如下的各種的症狀和變化。

III.2.  1)思想感情的變化:
  • 無法相信事情,不接受現實,不明白事情怎樣發生,
  • 只是茫然,恐怖和不安心情。
  • 丟失了重要的人和東西的喪失感,也被悲嘆沮喪憂鬱感情支配。
  • 責備自己(以為自己引起事件),
  • 產生憤怒和急躁情緒,關於那事的感情變得不受控制,突然流眼淚,
  • 喪失方向感覺,注意力變得散漫,小響動也變得過敏,
  • 不能完全想起那事情,和重複想太多那事情。

III.2.  2)身體的變化:

  • 因恐怖·不安,變成過度的神經緊張狀態,
  • 不能睡,心跳,肌肉的顫抖,頭痛,腹痛,寒氣,噁心,
  • 痙攣,頭暈,發汗,呼吸困難等的症狀呈現。

III.2.  3)行為的變化:

  • 感情的變化對行動出現。憤怒爆炸,鬱悶。
  • 迴避想起事情的地方,閉上充滿。
  • 尋求放心尋求陪睡,變得不能離開母親的事也多。
  • 吃得過多和拒食,也容易發生對藥物毒品和酒精的依賴等。

<孩子 心理創傷體驗 表現/反應>

孩子,因為表現感情的言詞表達能力不足,
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作為身體症狀和行為。

孩子的心理創傷反應症狀和行為如下:

1. 身體症狀
手和腳變得不動。丟失意識。頭痛﹑腹痛等的身體的疼痛,
噁心,頭暈,過度呼吸,遺尿,頻尿,結巴口吃,過敏,食慾不振,吃得過多等。

2. 過度的緊張  持續過度的緊張。
 2.1-不能入睡。
 2.2-細微的響動也吃驚。
 2.3-過度緊張。

3. 再想起那可怕的經歷。
3.1.突然興奮,過度的不安狀態。
3.2.突然人變得如換了似的 / 性格改變。
3.3.突然說出現實沒有的事。
3.4.反覆做惡夢 可怕的夢。
3.5 遊玩和說話時反復想起那事的 (這個事不異常),興奮,變得不安。

4. 感情的麻木/麻痺 (離解狀態)
4.1 表情變得少,發呆。
4.2 不能哭。
4.3 打算避開想起那事。
4.4 失去活潑生氣的現實感。

5. 精神的混亂
  行為和思考 迷糊,變得難區別那事件 事實和非現實的事。

6. 否定喪失和否定經歷
6.1. 親人家人沒死似的行為,拒絕面對現實。
6.2. 聽到死者的聲音。

7. 過度的無力感
7.1.生活全體的活動性顯著地下降。
7.2.嬰兒和幼兒化的情況,變得不吃飯等。
7.3.自信丟失,變得畏縮不前。變得不說話。

8. 就有關事件有強烈罪咎感
8.1. 以為事情的所有事因自己而起, 責備自己的行為,產生過度的罪惡感。
8.2. 打自己的身體,傷害自己 等自傷行為。

9. 激烈的憤怒
揮舞暴力,傷害別人,毀壞東西。

10. 顯著的倒退
使用幼兒語的,如小寶寶似的嬰兒化,任性等。

 孩子,如在不被周圍可信賴關係可支撐孩子的人們/環境,
容易發生問題,需要注意。

也有初期似是沒有問題,時間過去了之後才產生問題。

 有些孩子,即使抱著嚴重的不安,一時表面上仍表現出正常行為。
需要在平靜下來的地方個別確認。

 有些孩子的家人監護人和負責人
有輕化/看輕了孩子感到的神經緊張狀態的傾向。
  
 ~~~~ 請好好地聽孩本人的話,也從周圍的人們收集相關信息。~~~~

3. 心理創傷 反應和心理病

 心理創傷經歷後,身心產生各種各樣的反應.

不過,如果外傷體驗的傷害強烈的時候﹑長期化,
又或涉及家人親人的傷亡,財產的損失,離職等的生活環境壓力來源重疊在一起,
會有 心理不適應 和 不適應社會生活 狀態。

III.3.1) 關於PTSD症狀——
PTSD的症狀 看Page 38,
關於PTSD診斷基準參照 看page 40。

III.3.2) 不適應社會生活——
外傷體驗的不能阻止,不安和恐怖,緊張等的事,對自我的信賴感喪失。
同時,也有感到來自別人的援助也無用,周圍的人碰上憤怒等的感情,
拒絕援助的事。家人的傷,房屋的損失,離職等的諸問題,
被生活的重整追,與人交往的富餘沒有了,
感到別人不可能明白自己心境,加深孤立感·孤獨感。

III.3.3)  精神性的病徵——
心理創傷體驗的傷害強烈的時候,
如再和家人傷亡,房屋損失,離職等的生活環境心理壓力來源重疊在一起,
容易產生抑鬱症,不安,恐怖症,心身病等的精神疾病。
同時,變得容易依賴酒精吸煙藥品毒品等。
抑鬱症,睡眠障礙,憂鬱心情,對什麼事也無興趣和不關心,
食慾下降,性慾下降,
成為悲觀的,報應性想法的,以後活著也沒有辦法,左思右想想不開,自殺 。
 
III.3.4) 死別反應——
如果失去了重要的家親人和朋友等,變成心情低落和憂鬱。
絕望,責備自我,打算追隨亡人而去的人也有。

(由深切的悲傷的復甦, 須半年至一年以上,
是對 喪失體驗 的自然反應; 時間可以醫治。)

4. PTSD (Post Trumatic Stress Disorder 心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) 症狀

事後超過一個月也產生符合的症狀的
=PTSD (Post Trumatic Stress Disorder 心理創傷後緊張狀態障礙),

事後不滿一個月也產生符合的症狀的
=ASD (Acute Stress Disorder急性緊張狀態障礙)。

(1) 體驗威脅心理創傷的體驗
自我和別人的生命和存在的危險,面臨/目擊,那時的反應是強烈恐怖無力感和戰慄。

(2) 根據受到了心理創傷的再體驗

心理創傷體驗的時候的記憶的障礙,在那個事情結束了之後,
無關本人的意願 那時的景象和恐怖的感情也重現的症狀。心理創傷的再體驗如下。

~由於當時情景腦海中閃現:
突然襲擊的心理創傷鮮明的再體驗,那時候的感情·身體感覺也重現。
遇到刺激常常勾起心理創傷事件恐怖體驗。
 
~充滿痛苦的惡夢:
夢中心理創傷體驗再現。
是心理創傷體驗本身的夢,是關聯的題目的惡夢。
為了好多次認為了心理創傷體驗和惡夢,迴避那個恐怖和緊張變得不能入睡。

~再次上演:
孩子的情況,有「震災後,玩地震」等以遊玩方式再次上演心理創傷體驗。
這個與表現心情釋放感情的遊玩有差異。
作為成為了心理創傷的記憶的再現的情況,不安和緊張繼續,成為痛苦的體驗。

(3) 如心理創傷事件的再現, 過度神經緊張,
那時的不安,恐怖,緊張重現,交感神經系等成為過度活躍。
為此,對所有響動和刺激過敏不能作出反應了,不安定,不能入睡等,
過度的緊張狀態繼續。這個狀態,被稱作為「過度緊張」。症狀如下:

3.1. 不能入睡。
3.2. 神經過敏,急躁情緒,發怒。
3.3. 不能集中,不鎮靜地做沉著丟失。
3.4. 注意過剩,過度的注意,必要經常害怕。
3.5. 容易感到吃驚,稍微的刺激過敏便作出反應。

(4) 逃避
為了回避再體驗心理創傷的不快的狀態,
對外界的活動和反應下降,產生感情的麻痺。

4.1 變得少表情,在發呆。
4.2 變得不說話,多思想。
4.3 記憶力和集中力降低。對本來愛好和工作的關注下降。
4.4 生活活動降低。吃飯等的基本的活動也有變得不能。


 PTSD的診斷,根據DSM-4診斷基準被診斷。

診斷,首先,確認是不是合乎心理創傷體驗定義。
其次心理創傷的再體驗,過覺醒,迴避和麻痺的症狀是不是合乎定義確認。

事發一個月後也產生症狀被診斷為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

事發不滿一個月產生症狀被診斷為 急性神經緊張狀態障礙(ASD)。

區別這個的理由,被說因為對於ASD的時期,自然地康復的可能性高。

緊接事件之後,常常有一時性的正常精神緊張狀態反應,
沒有心情,不眠,不安..... 不過這些並不一定是ASD或PTSD。


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: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)
診斷基准

(A 至 F 五大項目類.)

A類: 那個人如有以下的2項A類 經歷:

A1) 死亡 / 實際的像受重傷一樣的:
那個人 一次或數次 體驗/目擊/面臨,
自己或別人的身體的危險/重傷/死亡。
  
A2) 那個人的反應:
強烈恐懼感﹑無力感﹑戰慄。
註: 孩子的情況沒有既定表現 又或有興奮行為。



B類徵狀:
心理創傷性的事情,
以下的1項或以上的B類徵狀, 持續地再體驗。

B1) 事情的反復性&侵入性
由於痛苦的追憶,那個包含心象,思考,或知覺。
 註: 小孩子的情況: 遊玩時反復再表現心理創傷的主題。

B2)關於事情的反復性痛苦的夢。
 註: 孩子的情況: 沒有清楚內容的可怕的夢。

B3) 是像再次發生著心理創傷性的事情一樣地行動,
覺得(包含,同時再體驗那事件之感覺﹑錯覺﹑幻覺﹑和腦海中閃現的小事,
包含覺醒的時候/在反覆沉迷時發生的東西)
   註: 孩子的情況: 心理創傷特別性的再次上演。

B4)如果遇到類似或象徵心理創傷的事情的1個側面的事物產生強烈 心理痛苦。

B5)如果遇到類似或象徵心理創傷的事情的1個側面的事物產生 生理學的反應。



C類徵狀:  以下的3項或以上C類徵狀
(心理創傷以前沒存在) 
心理創傷關聯的刺激的持續的迴避 和全般的反應性的麻目麻痺。

C1) 努力迴避與心理創傷關聯了的思考/感情/對話。
C2) 努力避開使之想起心理創傷的活動/地方/人物的。
C3) 不能回憶心理創傷重要的側面。
C4) 對重要的活動的關心又參加情況顯著的衰退。
C5) 從其他的人孤立,或變得疏遠的感覺。
C6) 感情的範圍的不能有或縮小 (例子:愛的感情。)
C7) 未來縮短了, 不期待感覺 (例子: 工作﹑結婚﹑孩子﹑或正常的一生)。

D類徵狀: 以下的2個或以上D類徵狀。
(心理創傷以前沒存在) 持續性的神經緊張 / 覺醒亢進症狀:

D1) 難入睡 又 易醒.
D2) 易經刺激性又憤怒的爆炸
D3) 難集中精神
D4) 過度的警戒心
D5) 過度的驚愕反應


E類徵狀: 
基準B,C,D的 症狀的障礙 持續期間1個月以上。


F類徵狀: 障礙:
臨床性 顯著的痛苦,
 或 引起在  社交﹑職業又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障礙。



▲如果符合特別指定:
急性: 症狀的持續期間不滿是3個月情況
慢性: 症狀的持續期間是3個月以上的情況

▲符合特別指定:
發病延遲: 症狀的開始神經緊張狀態至少是事後6個月的情況。
 
(高橋三郎 譯 DSM-4精神疾病的診斷·統計手冊 第1版醫學書院1996)

2009 年我譯了放在雅虎香港beta版網誌。網誌關門前搬去台灣隨意窩網誌。
2017再補誌於此。並畸作修補。因為要幫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