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輔導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輔導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-09-25

香港人移民英國美國加拿大有一件必須做的事

用BNO/ LOTR或其他方法移民英國美國加拿大⋯⋯香港人有件事必須做。

因為 移民 =重新學習&適應

 新地 新居 新工 新文化 新友 親交通 =壓力大

所以ℹ❤必須好好處理 現有的 

情緒問題、心理問題、家庭問題 ...

加倍提升心理質素, 提高EQ AQ.

為了大家移民 前中後 身心健康! 

尤其這兩年 大家多少 有不同程度的 

焦慮 憤怒  沮喪 心理創傷 

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家庭問題 抑鬱 狂燥 ... 等

可考慮 輔導大師 

周華山博士 & 自在社 

的分享. 

面書Facebook 及 YouTube有. 

化解情緒心理問題👍

請介紹給 大家 親戚 子女 子孫 子弟 甥侄 學生 鄰居 game友 網友 ...

免費資源: 

💝自在社 YouTube 🎥

👍有博士的 講座及工作坊精華片段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Dreamspossible

疫情前有實體現場講座工作坊. 


💝自在社 FaceBook 專頁  https://m.facebook.com/dreamspossible.hk/


💝注意  博士自己的英文名戶口 是 不回答不回覆私人訊息的, 可能是助手代po 帖. 

可考慮自在社的私人群組:

 自在秘笈 修練空間

有受訓人士義答. 

Facebook自在社 內有link 入去群組.  宜先看YouTube 的講座工作坊才入  較好。


💝 周華山博士的專頁  亦有些短片 . 可能有由助手代出帖. 多數不回覆私訊的。 https://m.facebook.com/chouwahshan/


#EQ     非廣告無收受利益


❤祝大家 移民 之前 期間 之後 

身心健康



2020-04-20

化解困局 內在小孩 愛恨

<3 極度推薦 周華山博士 《華山秘笈 - 內在小孩》系列: 如果在外國 要買此題目的書﹑CD﹑輔導﹑課程是很貴的. 第一課「療癒內在小孩,是幸福的源頭」
https://bit.ly/3bIExVC 第二課:「成為內在父母,照顧內在小孩」
https://bit.ly/2JzZhTi 第三課「如何療癒內在小孩? 」
第四課:「覺察,是生命的出路」
第五課「我們都有四個內在小孩」
第六課「寬恕父母,放過自己 」
第七課「先與自己親密,才能與人親密」
第八課「缺乏愛,是一切問題根源
第九課「放下恐懼,讓愛流動 」

2020年4月13(星期一) HK 晚8-10pm, 周華山博士 FB現場直播, 解答情緒勒索、健康界線、互累症、內在小孩、原生家庭、正念靜心 等 問題。 需登入FB《自在秘笈◎修練空間 》群組 免費: https://bit.ly/2yhBWUe
另外 “Be Do Have” 那場 亦 很實用
有助 管理自己 親子育兒 教育

2017-12-26

釋放 Release. 沒法成長的內心小孩。不能正常發揮作效用的家庭 Dysfunctional families

Release釋放。一本幫自己幫家人也很有用的書。開解釋放 找回自己::: 在有問題的家庭長大, 心結多, 必須早日 🔑解開 🔐無形鎖鏈🔗 ,人生才可進前。

上月精挑細選了兩本書在假期看。一本🌟 在亞馬遜 和goodreads 有4.3 -4.6 粒星 的 "Release from Shame: Recovery for Adult Children of Dysfunctional families"  作者: Dr. Sandra D. Wilson (珊德娜 威爾信)
ISBN 0-8308-1601-1  // 9780830816019
(201頁)
怕英文的可選 傳統中文譯本 :《得釋放的生命》
桑德拉‧威爾森
(譯者:莫慧儲)
ISBN:9575502019

輔導  pastoral counselling

目錄
引言
1.半個麵包 (作者自己的經歷)
2.何謂羞恥感shame
3.問題家庭的羞恥感
4.問題家庭的模式
5.家庭的虐待及羞辱
6.基督徒父母的虐待及羞辱
7.羞恥感的影響
8.從自責中得釋放
9.從情感表達中得釋放
10.從互相依存中得釋放
11.從錯誤中得釋放
12.從饒恕中得釋放
13.潛能及目標
附錄

利益申報:無收受任何利益,
也不認識作者譯者出版者。

2016-02-28

讓你教出有紀律的孩子 十個原則 讀後感

讓你教出有紀律的孩子  十個原則! 在網上看到好文章「剪報」如下::::::

想要恭敬、負責、聽話的孩子嗎?
他們不會沉迷於電玩,
自動自發地寫功課,
待人有禮,行為舉止讓人無可挑剔。
他們快樂、健康且懂得表達感激,
而且乖巧到讓父母、家人感到驕傲。
他們在學校總是全力以赴。

異想天開嗎?這本書讓你的夢想可以成真!

關於孩子的教養,《聖經》提供了許多非常中肯的建議和教誨。正如《聖經》告訴我們的,由於孩子一出生即帶有原罪,因此適當的教養十分重要。誰都不需要教孩子如何使壞,他們自然就會行為不良。在任何情境下,由於人性使然,孩子都傾向做錯事,而不是做對的事;做有利自己的事,而不是利他的事。若要將孩子扶養成品格良好的人,以確保孩子能夠永遠做出正確的行為,則長輩就必須對孩子示範其正面影響,這是很重要的。而尊重他人及自己,就是正確行為的方式。

以下十條來自《聖經》的管教原則,加上支持這些原則的《聖經》經文,對於了解養兒育女的正確管教原則絕對非常重要。

原則一:愛之深,責之切 

上主管教他所愛的人,正像父親管教他的嬌兒
(〈箴言〉第三章第十二節)

 一九七○年代時,我曾是第一個教養學者,主張一個家庭的運作方式必須像個仁慈(benevolent)的獨裁政權(dictatorship)。 我的用意是要傳達一件事:恰當的教養是由強而有力的愛與領導所構成,兩者份量相當。仁慈這個英文字的拉丁文字根意思是「為了……好」,而獨裁者(dictator)這個英文字的字根則是命令、指揮(dictate),只是用權威方式說話的意思。我認為這個詞正好捕捉到好的教養的精髓,但我很快發現,許多人,尤其是教育兒童及工作中必須與兒童相處的專業人士,只聽過「獨裁政權」,卻不明白它的字源由來。因此造成盲目的反對,大聲咆哮和粗野無禮的行為也伴隨而來。我試圖為自己辯解卻徒勞無功,在這過程中我逐漸了解,這些人認為光用愛就足夠培養出一個有用的孩子。無論我用什麼詞來代替權威的領導,這些理想主義者都會嚇到抽筋。

一個人說他愛另一個人,沒問題,很好,但一門愛的專業如果缺乏行動的證明,那就毫無意義可言。就父母之愛來說,適當的教養正是這樣的一種證明。《聖經》說,信守原則正是父母喜愛子女的表現。父母愈是喜愛子女,他們的管教就會愈有效力,就會愈喜愛子女。《聖經》上也說,恰當地管教子女的父母是在做神的工作。不用說,沒有什麼別的工作可以給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了。

原則二:沒人喜歡懲罰,但它對被懲罰的人會帶來好處 

我們受管教的時候,會悶悶不樂;可是後來,
那些因受管教而經歷過鍛鍊的人能夠結出平安的果子,過著正直的生活。

(〈希伯來書〉第十二章第十一節)

〈希伯來書〉的作者說沒有管教會討人喜歡時,他指的是懲治性的管教,基本上說的是,如果懲罰對那個被懲罰的人來說不痛不癢,那麼懲罰就不會有效果了。

兩代以前,當孩子為非作歹時,父母會毫不猶豫地讓他們吃到苦頭。
但後現代心理學式教養卻強調保護孩子自尊的必要性,因此造成一個教養上的難題:父母
(一)嘗試要在懲罰孩子犯錯的同時(二)避免造成孩子的心靈受創。這兩種努力根本是相互抵消的。結果 是孩子的反社會行為愈來愈不受控制(而且愈演愈烈),父母們嘗試管教時愈來愈挫折,心理健康專業者的生活則愈過愈舒服。

原則三:適當的懲罰是必經之路 

因為主管教他所愛的每一個人,鞭打他所收納的每一個兒子。
(〈希伯來書〉第十二章第六節)


一九七○年代中,我為了成為合格的「正向教養」(Positive Parenting)指導員而修了一門課。當時我的長子七歲,而我才剛開始醒悟—我在研究所時學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是毫無用處的。

在這個為期一週的課程開始後兩天,我明白這門課所教的「管教」根本不是什麼管教,而是談話、說理跟解釋。我問教授這門課的心理學家,為何在他的講課和上課資料中,懲罰這個詞明顯消失了。他回答說懲罰會降低自尊,並且讓行為問題變得更糟糕。「懲罰犯錯不是種表達關愛的方式。」他說。好吧,不過《聖經》說適當的管教包括懲罰,運用得當會是種愛的表示。你要相信誰的說法呢?

原則四:真正的孩子必須接受管教 

如果你們不像其他的兒子接受管教的話,你們就不是真兒子,而是私生的。
(〈希伯來書〉第十二章第八節)

這是什麼意思?如果一個孩子沒被管教,他就不是父母真正的孩子嗎?這是很嚴重的一句話。意思是說,沒好好管教孩子的父母是犯了兒童疏忽罪 (child neglect)。而最近這些年,美國法院時常因父母疏於照顧兒童而裁判中止親權。事實上,〈希伯來書〉的作者想說的正好和法院認定的一樣:無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,父母疏忽兒童都是不當的行為。他們沒有向孩子確認他是自己真正的孩子。正如一個成熟的成人是透過自己的信仰,證明(確認)他是上帝真正的信徒一樣,一個孩子透過父母的適當管教,也能證明他有資格成為社會的一員(一個有用的公民)。

原則五:服從的孩子使父母常樂

管教兒子,他會使你終生平安喜樂。(〈箴言〉第二十九章第十七節)

每個人都認識一些父母,他們的孩子非常不聽話、沒禮貌……。他們有寧靜的生活可過嗎?他們會以擁有孩子為樂嗎?上面這兩個問題,當然都只是修辭性的疑問。能夠滿意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並樂在其中的父母,他們的孩子對人恭敬、有禮貌而且服從長輩。反之亦然,有個不變的定律是,那些持續處在壓力、憤怒和憂慮下的父母一定有行為不佳的孩子。這類父母們深信孩子的犯錯造成他們的壓力,但這種信念只是在否認事實。真正的問題是他們沒有給孩子適當的管教。《聖經》清楚地告訴我們,如果要讓孩子為父母帶來平安而非混亂,就要給孩子適當的管教。換句話說,無論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是平安還是混亂,都要看他的父母怎麼做。教養出「好孩子」不是在擲宇宙骰子,結果好壞全憑「運氣」—某些父母就是這麼認為。但行為良好的孩子不是偶然,他們是父母教出來的。

原則六:孩子要聽父母的話

作兒女的,你們要事事聽從父母;因為這是主所喜歡的。
(〈歌羅西書〉第三章第二十節)

神希望和人建立關係,但人和神的關係需要自律。而由於適當管教孩子的父母就會教出自律的孩子,這孩子於是擁有了成為神國永久子民所需的美德。難怪聽話的孩子是上帝所喜歡的。因為這正是祂唯一希望的!

原則七:服從將為孩子帶來福氣

年輕人哪,要聽從你父親的訓誨,不可忘記你母親的教導。
他們的教導,像戴上華冠,更顯出你的品格;像帶上項鍊,使你更俊美。
(〈箴言〉第一章第八至九節)

 當做父母的說:「我真希望孩子聽我的話!」(我們都聽過為人父母的這麼說)時,他的願望是不會實現的。首先,孩子不會答應大人的願望。其次,因為那個父母希望孩子為了他的好處而聽話,好減輕他的挫折、壓力,讓他內心平靜。但《聖經》卻清楚表示,儘管父母因為孩子表現良好而喜悅,但行為良好的福氣主要還是會回到孩子自己身上;好禮貌就像好的珠寶,總是為「穿戴」上它們的人增光。

原則八:最聽話的孩子是最快樂、最自重的孩子

拒絕接受管教等於傷害自己;聽從規勸便是求取智慧。
(〈箴言〉第十五章第三十二節)

最快樂的父母總似乎有最聽話的孩子,而最聽話的孩子是最快樂的。服從的人身旁總是散發著快樂的氣息,大部分原因是,聽從正當權威不僅表示一個人尊敬權威者,還表示他是個自重的人。

不服從的人不管在哪裡總是很難快樂。他們忿忿不平、鬱鬱寡歡,他們是「鄙視自己」的不滿現狀者。不尊重權威的人也缺乏自重。

加州大學的戴安娜.鮑倫(Diana Baumrind)博士所做的研究,證實了服從與快樂間的關係。在一項為期三十年的教養成效研究中,鮑倫博士發現,在適應量表上取得高分的孩子,比較可能擁有遵守傳統教養模式的父母。就管教來看,當孩子做錯事時,這些父母會毫不猶豫地懲罰他們,甚至體罰。(雖然說體罰只是偶一為之,不是慣例)。

原則九:就永恆的意義來說,缺乏管教會導致死亡

脾氣急躁的人讓他自食惡果;你要幫他,對他反而有損。
(〈箴言〉第十九章第十八節)

管教帶來希望。沒有保證,只有希望。適當管教可以讓一個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,但是否持續下去或能否迷途知返,全都得看他自己。 父母的適當管教只是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自制力而已,他得堅持走在通往永生的窄路上,與它相反的那條路則是通往死亡。父母們!把希望的禮物送給你的孩子!

原則十:教養是通往永生之道

他們的訓誨是亮光;他們的管教指示人生的道路。
(〈箴言〉第六章第二十三節)

耶穌曾做過一項大膽的聲明,祂說祂是「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
(〈約翰福音〉第十四章第六節)。

透過耶穌,我們被賦予永恆的生命。

而在〈箴言〉中,我們則被告知兩件事:
教養是通往生命的道路,
缺乏教養最終會導致死亡。

這正是管教之所以重要的原因,不僅對我們的此世關係重大,
而且對彼世也一樣重要。

一個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偉大禮物,就是適當的教養。阿們!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一、你對自己孩子的行為期待,是否和你的父母在你同樣歲數時對你的期待一樣?
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是什麼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力造成你有較低的期待?


二、當你的孩子行為不佳時,你在懲罰方面是否會退縮?

  如果是的話,原因為何?

你是否擔心你的孩子將帶著對童年時期的負面記憶成長?
你是否憂慮這樣做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?
你是否害怕你的孩子把懲罰詮釋為你不愛他?
你是否希望孩子喜歡自己?
你的父母會擔心所有這類的事情嗎?
你是否一直知道父母是愛著你的?
你是否有個快樂的童年?


三、你的孩子是否知道上帝希望他們服從你?

你是否讀過〈歌羅西書〉第三章第二十節
以及〈箴言〉第一章第八節 給孩子聽,
並 和 他們 討論 為何 服從是很重要的



四、你是否經常為了你的好處而希望孩子聽你的話,好讓你的生活好過些?

如果是的話,要是你管教孩子時總是出於為他們的利益著想
那麼你的管教方式會有什麼樣的變化?


五、你的權威是否反映了上帝的權威?你是否是個「像神一樣」有威信的父母?

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該如何回答這兩個問題,
你需要做什麼,來使你在孩子面擁有像上帝對人行使的那般權威?


John Rosemond 《聖經的教養智慧》讓你教出有紀律的孩子!
台灣傳統正體中文版.
原著美國版 有美國母親之選獎(Mom’s Choice Awards)!

出處:

http://ap97125343.pixnet.net/blog/post/7920562-%E3%80%8A%E8%81%96%E7%B6%93%E7%9A%84%E6%95%99%E9%A4%8A%E6%99%BA%E6%85%A7%E3%80%8B%E8%AE%93%E4%BD%A0%E6%95%99%E5%87%BA%E6%9C%89%E7%B4%80%E5%BE%8B%E7%9A%84%E5%AD%A9%E5%AD%90%EF%BC%81
閱讀日期:
2016.02.28(日)

剪報讀後感: 


真的, 家中長輩(照顧者 父母 姨舅姑伯叔 祖父母),
不能只做孩子玩件或玩具飲食玩樂的供應者!
行駛長輩的責任!


親愛的主,
求主 給孩子 最合適最好的智慧人格靈性成長環境,
也叫孩子家族中每位長輩 也有 智慧﹑能耐﹑承擔
去教育+/指引+/輔導
子女 侄甥 孫 堂弟妹表弟妹,
分享與承傳 智慧﹑ 真理﹑信望愛,
幫助每個有香港血統的,
我們幾個姓氏DNA的,
在現在和將來,
能好好做地上的光,
而且世世代代不斷承傳好的文化禮儀智慧知識,
好好生活下去.
Amen.  // //  //

(因為兒甥表現暫時 仍跟 家教合格水平 距離仍遠,
傷心無助中,求主憐憫我家.)

 也請代禱. 謝謝.

#家教  #承傳  #教育  #牧養  #輔導  #指引  #親子  #智慧  #祈求  #禱告



2012-05-09

盲公解包袱

中小學時,本地尚未
潮興 正面思考 / 逆境智商 / 心理輔導 / 開解 / 自助....
 
人/孩子 面對困擾或不快樂的事,
只有想想爸爸媽媽婆婆....等至親的 德育教導,
或者 師長在課堂分享的 德育智慧,
再或者,
是看 預先設計為有德育教導成份的日本電視動畫.

說來可能你會笑. 我曾經用的 自助方法是:

媽媽說:
「十隻手指有長短, 世上沒有公平」
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」

中文課文教中華智慧:「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」

各國箴言成語智慧: 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

中學 校訓是 誠與愛.

辦學團體強調 Faith, Hope, Love(charity).
 
在工廠當苦悶暑期工時,
心中哼唱 日本電視動畫「God Mars」主題曲,
想想男主角如何奮戰下去.
 
曾經被廣告洗腦:
"The future is bright. The future is orange."
也曾經買過 沙灘上足印的教會書簽.

積極的我 在86/87, 88/89, 92/93年也見了輔導員.

蔡志忠版本的 《莊子》﹑《心經》  也有用.
 
日本電視動畫《Card Captor Sakura》
女主角自己的無敵「咒語」:
「絶対大丈夫」(zettai daijoubu) (一定無問題)

有些似 Louise Hay
的"All is well. All is happening for my highest good."
 
進入 英語世界,  "Elf Help Books"  ,
自助書 self-help books.....
《Life 101, You Can Heal Your Life》,
Louise Hay, Susan Jeffers....
買來自用﹑借給人﹑送給人 的也不少.
 
NLP 的
"There are at least 3 solutions to every problem"
有用.
 
Karma Laws 因果定律

esoteric Astrology natal chart 命盤占星
更加有用.
 
全都.....

異曲同工.

殊途同歸.